微波吸收材料的历史和发展
微波吸收材料是一种能有效吸收照射在其上的电磁波能量,从而显著衰减电波反射或散射能量的功能材料。吸收材料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起源于德国,在美国展出,并扩展到英国、法国、苏联和日本等发达国家。
20世纪40年代,共振吸波材料(索尔兹伯里?1943年提出(9年后获得美国zhuanli)消除测试环境干扰。40年代末,出现了角锥吸波材料的概念(Tiley?JW于1949年-次提出并获得美国zhuanli。它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。到目前为止,经过近70年的发展,吸波材料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,专门设立了研究机构和制造商。
我国对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,主要是为了武器装备的环保研发和武器装备研究的需要。吸波涂料的开发与应用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本质,是武器装备隐身的基石。前期有南京14所、成都10所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、大连理化研究所,以及第九航空航天研究所、航空材料研究所、济南53所、899厂、南京14所、南京紫台、大连中山、大连东信等形成的产业。产品种类包括电损耗、磁损耗和复合吸波材料。
与国外相比,我国吸波材料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,还存在产品一致性差、性能不稳定、面密度高、柔韧性差、附着力低等问题。因此,迫切需要研究各种新型吸波材料,探索新的吸波机理,以满足高、轻、宽、强吸波材料的目标。要时刻关注国外在吸波材料领域的新研究动态,加大对吸波材料研究的投入,这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积极而深远的意义。